2012年7月10日星期二

(转)英文是新移民心中永远的痛 谈怎样攻克语言关

        新加坡新移民中英语好的很多,如果把大家学习语言的经验放在一起,一定能出版一部精彩实用的海外英文学习大全,不过能够拿出时间与大家分享学习经验的人的却寥寥无几。
我所知道的有一些成功范例,比如英语奇才Jackie,一间教学机构的讲师,我曾听过他的讲座,他的确很有学习方法,也非常知道众多新移民的需求。他是20岁左右移民通过两年的强制性自学后脱颖而出的,我感觉他成功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是他钻研出以听说为导向的有效方法,其次是他的英文文化渗透,再有就是他与生俱来的讲演天赋和血气方刚的学习热情。
我个人觉得,对于我们绝大多数来新时已二、三十岁的中国朋友而言,达到Jackie地道流利英文的水平实在是Mission Impossible。不过经过努力,实现在新加坡主流社会顺利生活工作也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接下来本人就来聊聊这些年自己学习英文的体会。
回想自己移民到新加坡那年马上就三十岁了,当时英文读写还算凑合,但听说烂得没办法张口。
我登陆新加坡后,也像其他新移民一样跑去社区的联络所测试英文并且每天上课,一个月下来,感觉进步不大。他们的教学方法与国内的英文课程大同小异,主要是学生被动地听讲,一天下来,能够张口练习的机会不多。还有一个问题是,老师也是地道的新加坡人,地道的新加坡英语,对我想快速提高标准英文听力和口语的需求帮助不算显著。
于是,在学习了一个月后就我就退出了这个政府的免费课程,打算回家另觅高明。恰好我的邻居是一位私立语言机构的老师Cosar,他的指点对我以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当时的学习设备完全没有今天这样齐全,没有苹果产品或各种电子书。在Cosar老师的鼓动下,我就狠了心花1000新元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那时网络正热播老友记电视连续剧《老友记》(Friends),我就每晚放工回来下载一集,然后反复研读到半夜。
半个小时的节目我每天都至少花四个小时逐句跟读,坚持不用字幕,如果一句话实在没有听懂,就上网找transcripts,知道了自己为什么没有听懂,如果是单词问题,就记下这个单词到生词本;如果是人家的语音和表达方法差异,我就尽量模仿,以后往往再次出现时就不会听不懂了。
Cosar不愧是语言学校的老师,确实有方法,在他的指导下,四个月刻苦学习《老友记》电视连续剧的经历,使我的英文听说交流能力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加上从前就不差的阅读和写作,我知道自己噎可以去找专业工作了。我的这个学习方法其实与前面提到的Jackie的学习方法很类似,他是在20岁用两年时间达到了与当地人以假乱真的英语水平,而我是在30岁时用四个月时间达到了可以自信地去找工作的英文水平。
众多移民朋友们,我清楚你对自己英文的期待,你同我一样非常仰慕Jackie的成就,但你无法拿出那么多时间来使自己成为英文奇才,至少听了我的实例也能为自己打打气:从听说入手,花一段时间把自己浸泡到英文环境里,努力张开嘴模仿,不出几个月你就会攻克听说这道关卡,能够在新加坡自信地找工、生活。
这里我提到的攻克听说的关卡,主要是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英文交流普遍存在短句子、套公式的问题,相比之下,虽然人家印度人有更浓重的口音,但他们说得很流利,更不会去套用语法公式想下一句应该如何说,而浸泡式英语听说练习,可以使你没时间去想任何公式。你一句话脱口而出是因为你听多了熟悉了这句话,这同孩子学英文的过程完全相近。另外,在练习的过程中,你会自然而然地想去了解人家的文化、历史、风俗等等,加宽的知识会使你更有话可说、有的放矢。
在对自己语言有信心后,我就开始了工作生涯。语言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在这十年的工作生活中,我从未放弃对语言的学习和提高。最初的几年,我花费了大量时间考取证书,拿到几个国际认证后,我的工作就上了好几个台阶,几次工作环境的转变,自己感觉每份工作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绝好锻炼、巩固、提高的机会。去欧洲美国出差更好,每次出差,我几乎一个星期没机会说中文,也没机会吃中餐,这种环境和文化的渗透机会极佳,我会抓住这样的时机把自己与其它当地人比较,找差距,再学习。
多年来我自己学习英文的经历真的是相当多,但我深深的了解,语言只是一个工具,拿着这个工具做出好活才是真功夫,因此,攻克了语言的关卡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开始,要能运用这个工具说出一口漂亮话才能真正使海外工作生活游刃有余,关于如何说得漂亮的话题,我们以后再聊。